化工学院工科类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修订版)
发布时间:2018-04-06 浏览次数:

   


化工教 [2018] 1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7修订版)的要求,专业必须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专业应通过评价证明毕业要求的达成,其目的是检查情况、找出差距、发现问题、促进改进、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为进一步推动化工学院各工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使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更加规范合理,在《化工学院关于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化工教[2017]9号)》的基础上,修订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方法。

一、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

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采用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方法主要有标准化测试成绩分析法、形成性考核法、口头测试法、行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等方法。为了能更客观的反映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并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本专业选定标准化测试成绩分析法及形成性考核法等直接评价法为主要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间接评价法为辅助的评价方法。

1直接评价法

标准化测试成绩分析法:标准化测试成绩分析法主要是针对课程的期末试卷,按照其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权重,根据学生所得分数计算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值,标准化测试成绩分析法侧重评价学生对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等技术性指标的达成情况。

形成性考核分析法:形成性考核分析法主要通过平时作业、大作业、书面报告、阶段性测试、专题小组讨论等环节进行评价。各环节均需制定明确的考核评分细则,据此对相应指标点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口头测试法:口头测试法主要通过答辩环节进行评价,通常用于设计类和实践类课程的考核,通过师生间的问答来评价学生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指标的达成情况。

行为观察法:行为观察法主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讨论、互动等的表现、实习实践过程中的参与表现等,评价学生非技术性指标的达成情况。

在每门课程的大纲中明确课程目标点,与课程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形成对应矩阵。同时明确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即与课程考核、实验、讨论、作业等成绩之间的支持矩阵。各课程目标达成度为该项目学生的平均得分率,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权重计算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再进一步计算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

权重值的设定: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共同研讨确定各课程对指标点支撑的权重,支撑同一指标点的各课程权重值之和为1

2、间接评价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毕业生发放毕业生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调查表设置五个等级,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基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分别为5 4321。调查表对毕业要求中核心能力重要性的认同度评价值按照下式计算:

访谈法:主要通过与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进行座谈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本专业毕业要求核心能力的认同度及达成情况的自我满意度等。

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的达成标准:根据学校关于普通本科学生毕业的规定学生在修读课程时,取得及格(大于60分)以上即可获得该课程学分。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专业负责人共同研讨,毕业要求的达成评价合格标准设定为0.60即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大于等于0.60为达成,否则为未达成。

毕业要求问卷调查间接评价标准:基于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毕业要求问卷调查,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基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每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分别为54321。根据课程直接评价标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大于等于0.60(对应分值3,一般满意)即为达成,否则为未达成。

毕业要求指标点评价值的选择实行最小原则,即评价结果取各指标点最小值。如果最小的评价值都能满足评价标准,那么该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

三、评价依据与合理性确认

评价的依据为各门课程考核材料和调查问卷等。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课程试卷、成绩单、平时作业、大作业、课堂表现、课程设计资料、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等。

开课之前:任课教师提交《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考核与评分标准,考核方式(考试、作业、设计、随堂测试或出勤等以及占总成绩的比例),评价小组成员重点核实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对毕业条件的支撑度及覆盖度。

考核之前:出题教师在印刷试卷前,须将试卷交由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审阅,审查课程试题类型和内容(难度、分值分布、覆盖60%以上的知识点、重复率)是否满足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确认其合理性,经审核签字后方可印制试卷。

考核之后:任课教师填写《XXX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示例1。由评价小组指定专人对该门课程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包括试卷、作业、报告、设计等)合理性进行确认: 考核内容是否能够完整体现相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是否能够考察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试题难度、分值、覆盖面等; 考核的形式是否合理,除了期末考试外,是否采用过程性考核(阶段测试、大作业、论文)等形式考核学生相应指标点的能力; 结果判定是否严谨,避免试卷难度与学生分数不匹配等现象。

如评价结果不合理,则不应采用上述考核方式作为达成度评价的依据,要求任课教师做出相应改进或补充,提出合理的评价依据,通过合理性确认后才能进行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样本抽取的原则是:根据学生数的多少,抽取具有统计意义的(试卷、作业和报告、实验报告等)样本数,要求样本中好、中、差比例基本均等。

  1. 评价结果反馈方式

    专业召开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与反馈会,将达成度评价结果及问卷调查信息反馈给课程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分析各毕业要求达成的短板,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化工学院

2018年4月5日

 


示例1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及实验》 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2017-2018学年)

单位:  华侨大学化工  学院  环境    环境工程151班  班级

课程考核内容

(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成绩的各部分组成)

考核方式

考核依据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及分数分布

课程考核内容支撑课程目标合理性的审核意见

试卷

1、填空题(16分)(主要涉及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等理论知识)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分值16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课程目标1有支撑作用。

1、填空题(5分)(主要涉及固废物物理处理技术理论和方法)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2

分值5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废物理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及典型固废物理处理方案的掌握情况。对课程目标2有支撑作用。

1、填空题(2分)(主要涉及固废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技术的原理)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

分值2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废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典型工艺的掌握。对课程目标3有支撑作用。

1、填空题(12分)(主要涉及固废处理技术运行的理论与规律、工艺选择)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4

分值12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废处理系统选择和设计、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工艺流程和方案选择的掌握。对课程目标4有支撑作用。

2、简答题(6分)

(主要涉及固废物理处理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工艺过程)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2

分值6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废物理处理方法的基本知识及典型固废物理处理工艺过程的掌握情况。对课程目标2有支撑作用。

2、简答题(18分)(主要涉及固废卫生填埋原理及工艺过程)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

分值18

考核内容反映学生对固废卫生填埋的基本原理、典型固废处理工艺系统的掌握。对课程目标3有支撑作用。

2、简答题(19分)(主要涉及典型固废处理工艺流程、方案设计)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4

分值19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废处理系统选择和设计、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工艺流程和方案选择的掌握。对课程目标4有支撑作用。

3、计算题(8分)(主要涉及污染物焚烧评价指标)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

分值8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废焚烧的基本原理、工艺系统及评价指标的掌握。对课程目标3有支撑作用。

3、计算题(14分)(主要涉及生物好氧堆肥计算)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4

分值14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固废生物好氧堆肥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理论需氧量的计算的掌握。对课程目标4有支撑作用。

期中考

试卷(10分)

(主要涉及固废处理与处置技术的分析、讨论及工艺设计)

课后查阅资料开卷考试

课程目标1-4

分值100

1(20%), 2(20%)

3(30%),4(30%)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对典型固废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典型固废资源化设计的掌握。对课程目标1-4均有支撑作用。

课程设计

20分)

课程设计1(主要涉及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回收系统设计)

平时作业

课程目标1-4

分值100

1(10%), 2(20%), 3(30%),4(40%)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掌握固废处理与处置方法理论知识、处理系统选择和设计、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能选择工艺流程和方案,并进行工艺设计,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对课程目标1-4均有支撑作用。

课程设计2(主要涉及焚烧系统设计)

平时作业

课程设计3(主要涉及厌氧发酵工艺设计)

平时作业

课程设计4(主要涉及乡镇卫生填埋场设计)

平时作业

课程设计5(主要涉及城市卫生填埋场设计)

平时作业

实验

实验报告(10分)(主要涉及固废的物理处理及资源化方法)

平时作业

课程目标5

分值100

考核内容能反映学生能利用固废处理与处置专业知识设计实验,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建立模型,获取合理的结论的能力,对课程目标5有支撑作用。

认证标准毕业要求指标点

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评价依据/观测点

课程设计

期中考试

实验

期末考试

1.4

能够将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用于管理和优化工艺及技术。

理论授课、期中论文、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10%

20%

试卷

--

试卷

2.3

能依据科学和工程原理及文献调研,认识到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理论授课、期中论文、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2

20%

20%

试卷

--

试卷

2.4

能对可能的多种方案进行分析,并能正确表达一个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论证,得到合理结论。

理论授课、期中论文、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3

30%

30%

试卷

--

试卷

3.1

能够根据环保要求,选择工艺流程和解决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理论授课、期中论文、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4

40%

30%

试卷

--

试卷

4.3

能够开展污染控制专业实验和科学研究,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建立模型,获取合理的结论。

理论授课、实验教学

课程目标(5

--

--

实验报告

学生总成绩

≥90

80-89

79-70

69-60

<60

7

20

19

5

4

试题难易程度

适当 ;较难;较易

成绩分布合理性

合理 ;不合理

课程评价合理性依据的确认

合理 ;不合理

注:作业的评分标准、期末试题的评分标准见教学大纲中课程考核与评分标准